《情緒勒索》Emotional blackmail_林惠蘭教練 導讀

好書導讀「情緒勒索」林惠蘭教練
書名:情緒勒索:那些在伴侶、親子、職場間,最讓人窒息的相處
作者:周慕姿
1.勒索者(親近者、要求者)>>被勒索者(滿足者)
2.界線距離不清的問題,所以單方面可以提出過界的要求
3.勒索手段:要求、威脅、施壓、沉默:挫敗感、罪惡感、恐懼感(被勒索者為了降低不舒服的感受於是滿足對方要求)
4.被勒索者將自我、自由、能力,自主權交了出去;勒索者當自己的需求出現,就用這種方式達成自己的目的
5.[情緒勒索的樣貌] 你不乖,你應該得到懲罰 (讓家人沒面子) 勒索者沒辦法處理自己的恐懼,而試圖控制對方,要求對方達成對方的價值觀,勒索者要求對方為他的情緒負責任,勒索者在說:「你們的人生有責任與義務去滿足我」,永遠滿足不了勒索者的標準
6.勒索過程(六大過程):要求>抵抗>施壓>威脅(你不這樣,你就怎樣)>順從就範>舊事重演(循環)
7.尊重抵抗的人並非勒索者
8.就範過,威脅者越來越懂得抓住威脅你的訣竅
9.威脅者擅長伎倆:
● 《貶低妳or妳的能力、降低妳的自我價值》
> 只要你按照我要求的方式去做,我就會肯定你
● 《引發你的罪惡感》
> 我是為你好
> 我這麼賞識你,你讓我失望
> 你不按照我的做,難道你不愛我
● 《剝奪你的安全感 》(錢、環境、角色)
> 你如果不照我的方式做,我們分手!
> 你如果跟他結婚,就斷了親子關係!
> 你若不照我的方式做,我就讓你身敗名裂!
10.親子關係最複雜:有生理問題(血緣)、心理問題(關係)、倫理問題(社會文化)
11.特徵角色
★《勒索者》:
▷ 只想到自己、同理心低
▷ 你拒絕我的要求、就是拒絕我
▷ 從勒索過程中,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
▷ 經常覺得自己被虧待、受害者、從前愛的需求不被滿足
▷ 重視自己需求大於別人
▷ 有極大不安全感
★《被勒索者》:自我價值偏低
▷ 無法擺脫不安全感
▷ 想要當好人,在意別人眼光
▷ 習慣自我懷疑,要問別人自己做的好不好,容易掉入自責的陷阱 (完美被勒索的對象),對罪惡感很敏感、責任感也很重,在過去的經驗中容易去承接別人的責任,高標準,擔心自己做不好,造成別人的困擾
▷ 過度在乎別人的感受
▷ 希望獲得別人的肯定
▷《「孝順文化」、「權威遵從」》論語里仁篇:「事父母幾諫,見志不從,又敬不違,勞而不怒」,儒家並沒有闡述天下無不是的父母
12. 先保護自己,行有餘力再去理解照顧別人
13. 擁抱要至少六秒以上,才能有愛的感受
14.重點不是追求完美,而是成為一個完整的人,肯定自己的能力
15.「上對下關係」最難掙脫,因為對方掌握你的安全感(底層基礎需求=弱點)
16.自信與能力不代表自我價值代表對自我的評估,接納完整的自己,且尊重自我的態度
我肯定我在這個世界的價值,我相信,我不需要做到什麼,或證明什麼才代表自己是有價值的,就算有缺點只是還不夠好,並不是我不好,為了擺脫焦慮,更努力追求「客觀的成功」、「外在的肯定評價」
17.接納練習:「我做的很好,我辛苦了,我就算什麼都不做我仍然覺得我是有價值的,我愛這樣的我自己」
18.《童年》:父母教孩子怎麼面對理解「挫折」和「失敗」,係塑造「自我價值」的重要環節
▷ 「聽話,你才是好孩子」
▷ 「閉嘴,聽話你才是乖」
☆對自己的欣賞和自主權力是否會輕易教給別人
▷ 「你應該總是要更好」
☆自我要求高的完美主義者,不被鼓勵思考,表現好不被肯定,自卑造成匱乏,匱乏又造成自卑,習慣用比較當作標準
▷「你不該犯錯、你應該完美」
☆可能犯錯的才是真實的自己
▷ 「權威永遠是對的」
☆《學會》:
不讓別人不尊重來傷害我們
練習並重視表達自己的感受
不只是捍衛自己的權益
展現對世界與他人的信任
尊重自己的感受與需求
☆《練習》:
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是什麼?
我怎麼會覺得不舒服呢?
學著探索情緒、自我接納
懂得做出界線
19.當別人出現情緒時:有意識選擇/無意識表現
▷ 討好
▷ 逃避
▷ 說服
▷ 暴怒
20.最終勒索與被勒索者都是建立在「害怕」的互動關係
21.☆☆我為我的情緒與行為負責☆☆,但不為你的情緒負責




☆ 停:停止對話、轉移情緒、離開現場,不需要馬上回應
☆看:覺察自己的情緒,了解剛剛發生了什麼事
☆應:擬定策略並練習應用
留言
張貼留言